【知識難點】債務擔保
借:營業外支出(擔保損失)
貸:預計負債
企業對外提供債務擔保常常會涉及未決訴訟,這時可以分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:
(1)企業已被判決敗訴,則應當按照人民法院判決的應承擔的損失金額,確認為負債,并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;
(2)已判決敗訴,但企業正在上訴,或者經上一級人民法院裁定暫緩執行,或者由上一級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等,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,根據已有判決結果合理估計可能發生的損失金額,確認為預計負債,并計入當前營業外支出;
(3)人民法院尚未判決的,企業應向其律師或法律顧問等咨詢,估計敗訴的可能性,以及敗訴后可能發生的損失金額,并取得有關書面意見。如果敗訴的可能性大于勝訴的可能性,并且損失金額能夠合理估計的,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擔保損失金額,確認為預計負債,并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。
【考點習題】
1[單選題]企業因對外擔保事項可能產生的負債,在擔保涉及訴訟的情況下,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( )。
A. 因為法院尚未判決,企業沒有必要確認為預計負債
B.雖然法院尚未判決,但企業估計敗訴的可能性為50%,則應確認相應的預計負債
C.雖然法院尚未判決,但是企業估計敗訴的可能性大于勝訴的可能性,且損失金額能夠合理估計的,則應確認相應的預計負債
D.雖然企業一審已被判決敗訴,但正在上訴,不應確認為預計負債
『正確答案』C
『答案解析』針對“債務擔!敝R點。如果法院還沒有判決,但估計很可能敗訴,且賠款的金額可以合理確定,則要確認預計負債,如果賠款的金額不能合理確定,則不應該確認為預計負債。如果法院已經判決了,但企業不服,已上訴,二審尚未判決,應該根據律師的估計賠款金額確認預計負債,如果沒有給出律師的意見,也沒有提供進一步的證據,則應按照法院判決的應承擔損失金額確認預計負債。
2[計算題]M公司為上市公司,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,所得稅稅率為25%,按照稅法規定,企業提供的與其自身生產經營無關的擔保支出不允許稅前扣除,假定不考慮其他納稅調整事項,企業按10%提取法定盈余公積。
(1)M公司為N公司提供擔保的某項銀行借款200000元于2010年9月到期。該借款系N公司于2007年9月從銀行借入的,M公司為N公司此項借款的本息提供50%的擔保。N公司借入的款項至到期日應償付的本息為236000元。由于N公司無力償還到期的債務,債權銀行于11月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N公司和為其提供擔保的M公司償還借款本息,并支付罰息10000元。至12月31日,法院尚未做出判決,M公司預計承擔此項債務的可能性為60%,估計需要支付擔?100000元。
(2)2011年6月15日法院做出一審判決,N公司和M公司敗訴,M公司需為N公司償還借款本息的50%,共計118000元,N公司和M公司服從該判決,款項尚未支付。M公司預計替N公司償還的借款本息不能收回的可能性為80%。
(3)假定M公司201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11年3月20日報出。2011年1月25日法院做出一審判決,N公司和M公司敗訴,M公司需為N公司償還借款本息的50%,計118000元,N公司和M公司服從該判決,款項已經支付。M公司預計替N公司償還的借款本息不能收回的可能性為80%。
要求:計算M公司因擔保應確認的負債金額,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。
『正確答案』
(1)M公司2010年12月31日應作如下會計分錄:
借:營業外支出 100000
貸:預計負債——未決訴訟 100000
(2)M公司2011年6月15日應作如下會計分錄:
借:預計負債——未決訴訟 100000
貸:其他應付款 100000
借:營業外支出 18000
貸:其他應付款 18000
(3)在這種情況下,M公司應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。會計分錄如下:
借:預計負債——未決訴訟 100000
貸:其他應付款 100000
借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8000
貸:其他應付款 18000
借:其他應付款 118000
貸:銀行存款 118000
因按照稅法規定,企業提供的與其自身生產經營無關的擔保支出不允許稅前扣除, 故該項負債的賬面價值等于其計稅基礎,不存在暫時性差異,所以這里不涉及到所得稅費用的調整。
借: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18000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8000
借:盈余公積1800
貸: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1800
如何提分?中級會計師考試備考學習計劃
加入聯系全國統一服務熱線【4000-525-585】
錄播+直播!
2021年中級會計師備考不盲目!網校教研團隊精心打造會計實操班,送經濟法易考法條,精銳老師專項輔導,前一年考點資料搶先送,穩步提分,助力通關! 【一鍵試聽】
鉆石VIP班 |
基礎差、初次報考,急于今年取證的學員 | ![]() |
VIP班 |
基礎薄弱、需要助教每月監督學習的學員 | ![]() |
免責聲明:因考試政策、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,財營網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如有異議,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!請與我們聯系:4000-525-585